今天精益生产咨询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,工位制节拍化生产的实施分为切、削、琢、磨4个阶段,主要开展节拍设计、工位设计、生产线布局设计、物流设计、生产组织策划、工位资源配备、节拍拉动式生产运行、评价和持续改善等8个步骤。实现资源配置规范的标准化、资源配置管理的标准化以及异常响应和处置的标准化。
1、切——复杂的事情简单化
将集体劳动切成个体劳动,将作业人员与配送人员切开,按专人专事的原则确定工位数量、工位作业内容、作业人员和装备,根据工位内工作内容编制作业指导书、物料清单、检验指导书、工位节拍计划等工位运行标准。
2、削——简单的事情标准化
在切分工位的基础上,将很多人干很多事改变为一个人干固定的几件事,进一步专人专事,通过工作写实,运用员工山积图、工序推移图等工具,优化作业工序的内容和节拍,消除瓶颈工序,最后将作业标准和时间标准固化到作业指导中中进行标准化。
3、琢——标准的事情常态化
为使现状处于稳定状态,并不断改善优化,改变现场管理模式,从原有的制度管理、班组管理向工位七大任务、六要素表单管理进行转变,形成统计、诊断、对策、评价的PDCA循环,主要围绕安全、品质、成本、人事、生产、设备和环境7个方面展开。
4、磨——常态的事情信息化
通过切——复杂的事情简单化、削——简单的事情标准化、琢——标准的事情常态化,不断固化现场的七大任务和六要素管理,同时理清职能部室、车间、工区、工位各层级的流程和接口。
最终通过智能MES(即生产信息化管理)系统,把模拟生产线、模拟配送线作为现场管控标准,运用信息化手段及程式,进行扫描、触发、激活、对标,发生异常时能自动输出异常处置的措施和对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