绩效考核适应对象,应该说所有的组织都适用,以下通过几个典型的问题,说明绩效考核需求更为迫切的适用对象:
1、企业没有绩效考核,做的好与做的差,收益都一样,天长日久,做的好的也产生惰性;造成的局面是多做多错,最少少做;与领导的关系处理好最重要,与做的好不好,出不出业绩关系不大;
2、绩效考核流于形式,管理者做老好人,绩效考核没有严格按照正泰分布,绩效考核均在1.0以上,达不到绩效考核拉开差距的效果,与大锅饭无异;
3、绩效考核的指标与公司的整体需求偏离,绩效考核做了错误的引导,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对部门的核心指标把握不准,或者无法对公司整体运营有通盘高屋建瓴的规划;结果适得其反;
4、绩效考核数据来源不严谨,造成绩效考核结果与事实不符,员工抱怨大;
5、绩效考核简单粗暴,忽视了绩效管理中的最重要环节-绩效沟通,绩效面谈与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中重要环节,也是员工教导的重要环节,如果只是按照绩效考核量表进行评分,而不加以思想疏导,无法达到绩效考核的效果,反而造成员工误解;
6、绩效考核的应用范围仅限于月度或者季度的绩效工资,对员工的晋升、加薪、年终奖、福利等等,没有规划明确的关联逻辑;绩效考核系统缺乏基于员工持续成长的系统构建;